來源:神州學人 2012年10月14日 文/朱毅 http://people.chisa.edu.cn/szxrzz/qikan/2012no10/201210/t20121014_430727.html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出國,而且能在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之一攻讀博士學位。我也從來沒有想過,畢業前能提前1年被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聘用,可以繼續從事我珍愛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人生的奇妙之處就在其不可預測性。回想這一路走來,其實和其他“特别優秀獎”的獲獎者相比,無論在國内讀書工作,還是出國留學,我的經曆都可能是比較坎坷的一個,吃了不少苦頭,走了無數彎路。但是,人生就像旅行,崎岖山路确實難行,卻有可能欣賞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艱難留學路
我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贛東北小城市――樂平長大,小地方信息閉塞,能接觸到的最好的學習榜樣就是某某考上了大學。因此從小到大,我學習的唯一目标就是能進入一所好大學。小時候因為家鄉沒有什麼高樓,以至于特别想成為一名建築師,可以設計高樓大廈,因此高考報了全國最好的建築系。但是不幸的是,高考發揮失常,和自己最想去的大學擦肩而過。最後我選擇了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電力學院坐落在上海市楊浦區東北角。我入學的時候學校隻提供全日制4年本科教育,到我畢業的時候,學校才開始和别的高校,比如上海大學合作委托培養研究生。上海電力學院當時是電力部部屬高校,優勢是其電力系統背景和區位優勢,但是坦率地說,學校的總體水平和國内的一流高校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上海電力學院主校區非常之小,以至于學校規定的學生晨練跑步路線是繞着學校外圍跑步,跑得快的同學可以半小時繞學校跑二三圈。那個時候我感覺電力學院安靜得像一個鄰家小院,靜靜地呆在上海一隅。
可想而知,學校沒有享譽國内的大師級知名學者和教授,但是難得可貴的是,電力學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師都是極為認真且十分負責的。因為是個專業型的工科院校,各位老師的教學、治學有着工程師般的嚴格和一絲不苟。在那樣的氛圍下,我學習了很多和電力系統相關的課程,人生理想就是畢業後能去電力系統工作,所以我在電力學院讀書的時候根本不了解出國的種種信息,托福考試等等對我來說是非常遙遠的事。
大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單純的,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人人和微博,主要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在學習之餘,我還盡心盡責地從事了很多社會工作,同時學校慷慨地給予了我極多的榮譽和肯定:我擔任過學生會主席和校團委辦公室主任,榮獲了中國電力部頒發的中華電力新星獎和上海市優秀學生幹部,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還作為上海跨世紀培養幹部被上海市組織部選派到闵行區挂職鍛煉。應該說我大學這4年是比較順利的。
然而,大學畢業那年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低潮。作為一個江西生源,我面臨的實際情況使我絕無可能進入上海電力系統工作,但是當時全家人又已經搬到了上海,所以我必須在上海尋找一份工作。對于一個非知名學校畢業的學生,找一份工作确實是一個艱辛的挑戰。沒去過上海人才市場上找過工作的人沒法想象那種百舸争流、萬頭湧動的場景。我曾經在人才市場裡面擠壞過新買的西裝,以至于最後都不敢穿太好的衣服去人才市場找工作。
更多的壓力是心理上的,我曾經見過面試官當面說隻會考慮名牌高校畢業生,也遇到過人事專員把我簡曆中各種榮譽證書複印件挑出來,扔到一邊,當時臉上感覺火辣辣的。生命中第一次躍入社會的結果就是冷冰冰的現實。
學校的低知名度加上所學的專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在職場的表現。曆經多次失敗後,我到了一個港資上海分公司從事新型飲料的市場銷售工作。
行銷工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第一是基本工資很低,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銷售提成。第二是需要銷售人員和社會上形形色色不同的顧客打交道。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在學校裡有一些社會工作經驗,但我也不可避免地吃了非常多的苦頭。在一次次碰得頭破血流之後我慢慢學會了如何和陌生的客戶交談,如何客觀合理地推銷自己的産品,如何讓客戶了解他們的潛在需求,如何維持和發展壯大自己的客戶群等等。這也許是我兜兜轉轉一圈以後,最後還是回到研究企業商業運作問題的一個原因吧。
正當一切都看似好轉的時候,我卻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辭退通知。這次工作上的挫折對我個人的自信心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我一度變得十分消極和茫然。事後很久我才知道,因為受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總公司決定退出上海罐裝飲料市場,整個上海分公司最後都解散了。
人在低潮的時候,最幸運地是能夠得到良師益友的熱心幫助。當時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我大學時的班主任芮昆老師。他一直鼓勵并且極力建議我去考研,他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讀研究生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出路。我聽取了這個建議,并最終幸運地考取了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師從陳家海研究員。
上海社會科學院地處繁華的淮海中路中段,院落不大,鬧中取靜。我錄取那年上海社會科學院開始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辦學,所有的碩士生都需要在交大闵行校區學習1年。正是在交大讀書期間,我發現很多交大同學都在考一個叫GRE的考試。然後才知道原來通過這個考試可以出國讀書。從知道那天起,我夢想出國讀書的念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像大多數自費留學的同學一樣,考GRE和托福,求老師寫推薦信,申請學校,寄材料,一步步走來。我最後申請到了加拿大的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UBC)自費攻讀經濟學碩士。
我的簽證之路相當戲劇性。碩士畢業那年我就申請到了該校,但是申請加拿大學生簽證的時候,加拿大大使館簽證處居然把我的簽證照片丢失了,以至于我錯過了當年的秋季入學。等我順延到第二年再次申請簽證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在滬上知名的咨詢公司――上海投資咨詢公司找到了一份相當滿意的工作。
上海投資咨詢公司有一個非常融洽的工作環境。我當時在項目二部從事産業科技發展項目的咨詢工作。我十分喜歡我從事的工作内容。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時二部的2位主任王志健和王昊都年富力強且十分開明,對我這樣的新人極為關心。負責帶我的呂海燕老師則言傳身教,耐心負責,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和領導及各位同事之間的關系是非常之好,以至于我猶豫了很長時間是不是應該繼續申請出國。但是因為心中的那點留學夢想,最後我還是下定決心,辭去工作,出國留學。
當時選擇學校和專業是有很多實際考慮的,客觀地說自己的背景不強,很難獲得好學校的青睐。相對來說,經濟學屬于經管類裡面最好申請的一個專業,而UBC的經濟學碩士僅需1年而且學費又相對便宜。
在拿到了經濟學碩士以後,我在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讀了1年的經濟學博士課程。然後轉到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SC)繼續讀經濟學博士。沐浴在洛杉矶溫暖的陽光下,我終于找準了自己的興趣方向并最終決定轉到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讀管理學博士。
苦與樂
就我自己的留學經曆來說,出國留學的頭一年是最困難的。困難主要來源于幾方面:第一是經濟上的,因為一開始讀書我屬于完全自費的學生,學費和經濟上基本靠自己以前工作的一點積蓄。所以在開始讀書的階段是很窮困的。特别是剛剛到國外,習慣把加拿大的物價比照成國内的價格,當然覺得什麼都貴。面臨的一個最實際問題就是吃飯,溫哥華有很多好吃的中國餐館,但是為了省錢,我基本上不去餐館吃飯,因此從來不會做飯的我也開始學着買菜做飯,最後居然發現我在做飯上的天賦并不差。這期間當然也幹過撿二手家具,關心每周超市的打折信息等等新生經常做的事情。經濟上的窘困局面直到我在南加州大學開始攻讀經濟學博士以後才得以好轉。
另外一個困難的地方就是心理上的,剛到一個新環境朋友很少,親人朋友都不在身邊,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商量。這種隐形的壓力一直都伴随着我,卻也鞭策我一直不停奔跑。
除了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壓力,我出國留學遇到的最大攔路虎就是英語。我的英語屬于典型的啞巴英語,應試沒有問題,一開口就露餡。所有外國留學生在加拿大海關入境的時候,海關官員都會詢問一些很基本的問題。結果我第一次過海關的時候,因為海關官員完全無法聽懂我說的英語,開始懷疑我是不是一個非法移民。最後海關找到一個中文翻譯并且給UBC校方打電話确認後才最終放行。
類似的不愉快經曆在這之後還發生了很多次,雖然每次都讓我覺得極為灰心,但是卻也成為我努力學習英文的巨大動力。在留學的日子裡,我一有機會就鍛煉我的英語口語。我在語言上毫無天賦,鍛煉英語口語很多時候都覺得進步極其緩慢,正像電影《國王的演講》裡面那樣,我往往練習了很久,到實際說的時候還是說不出來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詞語順利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但是進步都是積少成多,長時間的努力是一定會有回報的。就拿我來說,即使到今天,我的英語口語還是相當一般,我的發音還是有很濃的口音。但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我的英語水平已經從基本無法說出一個完整英語句子,提高到目前可以用英文作一個專業的學術報告,還負責教了商學院本科生一個學期的市場營銷核心課,并且拿到了4.6/5.0的課程評價,這個分數甚至高于很多教課多年的美國出生的教授。
出國留學苦中有樂。留學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欣賞到國外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留學生基本上就是窮遊,但是窮遊自有窮遊的樂趣。叫上三五好友,出門踏青,海邊戲水,山中攬勝,都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好機會。
國外比較讓我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美加兩國曆史不長,但是都妥善保護各自的有曆史紀念性的遺迹。旅遊途中經常看到的一個場景就是有塊牌子立在一個非常破舊的木棚前,或是山洞前,說是誰誰誰曾經住在那裡,或者是哪個印第安部落曾經在這裡活動。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所謂的曆史古迹其實也不過百年多的曆史。每次看到這些,我都對自己祖國那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曆史底蘊和文化沉澱而倍感自豪。
留學也讓我對美國人和加拿大人這兩個群體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雖然大到族群,小到個人都有其獨有的差異性,但是總體而言,他們和中國人一樣,彬彬有禮,熱心好客。我感觸最深的一次,就是和朋友去加東遊玩,在一個海邊的小城上,當我們的旅遊大巴離開的時候,所有在海邊的居民都向我們揮手告别。那種淳樸的、毫無功利的人與人之間友善的感覺真是非常美好。
留學生涯中另一個收獲是遇到了很多彌足珍貴的好朋友。雖然因為我輾轉多個城市,很多朋友都有較長時間沒有見面,但是基本上每逢過年過節,我們都會互相通電話問好。一個真正的好朋友未必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他會永遠在你心裡。
上下求索
我出國的時候一直想研究理論經濟學,當時的主要理想就是想理解經濟運行的基本脈絡且學以緻用。但是當我真正開始攻讀國外經濟學博士課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經濟學理論研究相差甚遠。我真正感興趣的研究課題是尋找到企業運營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在學習了幾年經濟學博士課程後,我最終轉到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攻讀管理學博士。
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是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很多專業排名都在全世界前10名甚至前3名左右。在商學院讀書期間,我有了充分的機會去了解商業管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世界上知名的企業家和管理精英交流思想和經驗,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商學院教授共同工作。這一切都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國家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大量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飛速成長。在充滿全球性挑戰的今天,企業不思進取,不适應新的競争環境,就随時都可能在競争中被淘汰。所以我的研究一直着眼于新商業模式下企業運營決策的前瞻性問題,以此來幫助公司企業适應和利用各類新技術、新媒體和運營手段去發展和壯大企業本身。
我目前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是針對網絡廣告和網絡搜索的競争機制與策略的數量模型研究。在這個研究方向上我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關于搜索式廣告競價模式中的點擊欺詐問題。搜索式廣告競價在當今是一個新的前沿熱點問題。相當數量的公司都在使用搜索引擎公司――比如說中國的百度公司――提供的搜索式廣告來推廣自己的産品,提高企業知名度。
目前搜索式廣告主要采用點擊付費的商業模式,根據點擊量來收取廣告費用。但是随之而來的就是著名的點擊欺詐問題:相當一部分的點擊其實并不是有效的點擊,因此無法提升廣告商的收益。因為搜索引擎本身從不公開其是如何計算無效點擊的,而無效點擊卻能直接提升搜索引擎的收益,所以很多廣告商都很擔心搜索引擎是否真的會客觀公正地解決并清理無效點擊,由此逐漸失去對互聯網廣告的信心。
到此時此刻我都仍然記得,在從事這個研究課題時,确定研究切入點時的興奮激動,研究探索過程中遇到瓶頸時的焦慮與煩躁,文章成型時的躊躇滿志,還有論文最終得以發表時發自内心的喜悅,種種情态,不一而足,現在仍然記憶猶新。我想這樣的過程,也正是每一個在讀博士生學習研究經曆的縮影。
在美留學有如賽跑,我們和時間競争,和同行競争,也和自己競争,我們渴望自己能創造出新的知識,也渴望能做出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這種永不間斷的競争之中,我們也沒有忘記身上還背負着更重要的使命――用自己在國外先進研究環境中所學習和創造出的知識成果,為祖國的發展和強盛作出貢獻。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作為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我的心永遠和祖國相依相靠。“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特别優秀獎”是對我留學期間科研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未來學習工作的極大鞭策。這一獎學金将會時刻提醒我來自祖國的鼓勵和關愛。我也一定會用實際行動來回報這份關愛。我準備在日後的研究工作中更多地與國内商學院教授展開交流溝通,來了解國内商業模式的優勢和不足,以提供對中國企業更具有針對性的研究成果和對策,并為華人企業在國際化、信息化、規模化進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在此,我要對祖國的殷切關懷表示衷心感謝!對組織和實施這項工作的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和駐洛杉矶總領館教育組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及參與評審工作的各位老師的辛勤勞動表示誠摯的感謝!
朱毅,2011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特别優秀獎”獲獎者,留學美國。
1977年出生,1994~1998年就讀于上海電力學院工業管理工程專業(現工商管理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在校期間年年獲得校獎學金和優秀學生幹部稱号。1997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生幹部。1999~2002年就讀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8~2013年就讀于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在博士期間從事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搜索式引擎廣告的競争機制與策略的數量模型研究、在線拍賣、企業産業組織理論和中國經濟。在世界頂級商業期刊Marketing Science上發表論文數篇。榮獲了USC Provost Fellowship、USC Graduate Merit Award Fellowship、James Ford/Commerce Associates Ph.D. Fellowship。研究項目得到了多個研究基金的支持,包括Net Institute Summer Research Grant、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and the Wharton Interactive Media Initiative Research Grant和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issertation Grant。擔任了多個國際頂級商業期刊和學術會議的審稿人,包括Marketing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和Marketing Letters。将于2013年加盟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擔任Assistant Professor in Marketing。